
农村小型搅拌机企业要实现环保生产,需结合技术创新、资源循环利用及管理优化等多方面措施。以下是具体实施方案及参考案例:
一、设备与工艺升级
1. 采用节能型搅拌机
选择高效节能设备,如蓝莹科技研发的“超节能潜水搅拌机”,其电流与能耗较传统设备降低40%以上,且可直接替换老旧设备,无需额外改造。
可参考专利技术(如CN112824082A),采用可移动式搅拌机设计,降低运输能耗并提高灵活性。
2. 智能化与自动化改造
引入自动化控制系统,减少人工干预,降低操作误差和能源浪费。例如,通过智能传感器优化搅拌时间与功率,避免过度能耗。
二、生产过程清洁化
1. 粉尘与噪音控制
全封闭搅拌站设计,配备主动除尘器(如布袋除尘)和喷雾降尘系统,减少扬尘污染。
对设备加装隔音板,使用低噪音电机,同时推广电动化运输车辆(如搅拌车、装载机)。
2. 废水废料资源化利用
建立废水循环系统:设置沉淀池和砂石分离机,清洗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于生产,实现零排放。
报废混凝土处理:通过砂石分离机回收骨料,剩余废渣可制成再生砖或水泥预制件,销往农村建筑市场。
三、能源与资源高效利用
1. 可再生能源应用
利用农村生物质资源(如秸秆、厨余垃圾)生产有机肥,替代部分化学肥料,降低碳排放。例如,厦门农村通过发酵技术将厨余垃圾转化为肥料用于种植。
推广太阳能供电系统,为搅拌站提供部分清洁能源。
2. 材料绿色化
优先选用环保型原材料,如低能耗水泥、再生骨料等,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负荷。
四、废弃物管理与循环经济
1. 农业废弃物协同处理
与当地农业合作社合作,将秸秆、尾菜等粉碎后与混凝土废料混合发酵,制成有机肥改良土壤,形成“农业-工业”循环链。
2. 设备回收与更新
建立二手设备回收机制,如回收旧搅拌机翻新后二次销售,减少资源浪费。同时逐步淘汰高耗能设备,替换为符合国家能效标准的新机型。
五、政策合规与绿色认证
1. 遵循环保标准
参考《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绿色生产技术要求》(JT/T 1539-2025),落实清洁生产指标,如粉尘排放≤10mg/m³、废水回用率≥90%。
定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,确保达标排放。
2. 申请绿色认证
参与《预拌混凝土低碳产品评价方法及要求》等认证,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,同时享受政策补贴。
案例参考
厦门厨余垃圾处理:通过机械快速成肥机将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,实现“变废为宝”。
蓝莹科技节能设备应用:天津市某污水厂采用超节能搅拌机后,单台年节电4.5万度,减少碳排放134.6吨。
农村小型搅拌机企业需从设备节能化、生产清洁化、资源循环化、管理规范化四方面着手,结合政策支持与技术升级,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双赢。通过引入绿色技术和产业链协同,可有效降低环境负担,助力“双碳”目标达成。